2015年发表论文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在路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数: 【字体: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在路上

南通市第二中学  朱俞彦

第九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合作学习无疑为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随着合作学习的推广,我们浅尝了合作学习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甜头,看到了学生自信大胆地交流讨论,却也关注到学生在热情退却后的消极怠工,思考着切实提升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 鼓励学生在大胆质疑中提出问题。

伽利略曾说:“你无法教人们任何事情,你只帮助他发现自己要学的事物。”合作学习已经逐渐让课堂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讲课模式,但怎样让学生更积极地投身到对问题的研究探讨中去呢?爱因斯坦有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秉持着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我经常鼓励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在组内进行质疑,由组长记录组员在解读过程中的困惑,在组内进行一轮答疑。对于小组讨论未能得到结论的问题,提交至班上统一解决。事实上,我们总能惊喜的发现学生在阅读、讨论后,提交的问题总是大致相似,往往能切中肯綮。

例如在教学冯延巳的《鹊踏枝》一词时,学生在组内一轮答疑时已基本完成释义,品味到词人的惆怅之情,但对于词人的“闲愁”从何而来,这种“闲愁”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在全班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时,我提醒学生回顾所学的“闲愁诗”进行解读,学生在对比之中归纳了“闲愁诗”这一诗歌门类的特征,而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整堂课集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而这个问题又是从学生中来,自然学生表现积极,成就满满,直至下课仍意犹未尽。

当我们变灌输讲授为引导探究,化传统教学为现代教学时,我们何不再往前跨一步呢?合作学习始于质疑,教师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会质疑,做到有疑而问,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大胆质疑中释放“合作学习”的更大能量!

二、激发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建构知识。

建构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加工和选择并积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在建构主义课堂中,学生以争论、讨论、假设、调查、报告探索结果等作为教学的共同线索,发挥合作学习的合作和竞争机制,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建构知识。

沈永廷老师在教学《祝福》的第三课时中,采用道德法庭辩论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饰演角色,设计角色语言,原告被告均由律师代理,法官证人都是实际人物。法庭上的角色都由学生以“招标”方式选定,后援团与角色之间自愿结对。在辩论中,双方紧扣文本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控辩双方构成了两个阶级的对话,一个是站在人民民主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为祥林嫂争取生存与生活的权利;一个是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上,千方百计地替剥削者寻找理由与借口。而迫害祥林嫂的真凶——封建社会,在双方的辩论中如抽丝剥茧的显露出其丑恶面目。

一堂语文课竟可以上得如此有声有色、精彩纷呈,竟可以在唇枪舌战中刨根究底!究其原因,是教师采取了一种讨论的方式,让思维碰撞贯穿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挖掘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而类似于“头脑风暴”的辩论赛,更是加强了生生合作,鼓励具有相同观点的学生拧成一股绳,在面对极具挑战性的观点时,能极大的发挥集体的智慧,碰撞出更亮的火花。

三、倡导小组在创客课堂中融会贯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将“创客思维”引入课堂教学,化枯燥的知识讲授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切分,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让他们依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去选择,确定研究课题,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不谋而合。

小角度深挖掘,学生满怀兴趣、勇于探究,然后与全体同学分享、讨论研究成果。他们所研究的深度不一定比教师的浅,他们思考的广度不一定比教师的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不同的思维模式相互碰撞的结果可能是对知识更新更完美的解读,教师不应因课堂的不可控性而剥夺了学生自由研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或许这些不可控因素能让课堂控邂逅不一样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时,我抓住诗歌常见的赏析角度,在学案上提供了学法指导,提醒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品读意象、赏析语言、鉴赏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解读。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任选一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组员划清任务,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及时汇总成果,并与其他选题一致的小组进行交流补充,臻于完善。在课堂上,各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组记录、质疑。学生喜欢自由研究的兴奋感,享受“做中学”的充实感,建立“小先生制”的责任感,品味求知求索的成就感,热爱合作分享的快乐感。他们在自由研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凸显实践、分享的创客文化,实现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 贯穿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扶放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提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好比是一盏灯,虽然并不耀眼,但始终守护着在波涛汹涌的思想浪潮中前行的学生,指引着整个课堂的航行方向。当我们呼唤小组合作的同时,当教师的“传道授业”地位悄然改变之时,我们不能忘记,教师仍是课堂的灵魂!

第一,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短板,针对不同的问题,适时地给予他们方法上的指导,促进他们举一反三。

第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相机诱导。合作学习不是漫无边际的交流讨论,不是放任自由的热闹展示,更不是所向无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通过合作解决所有的问题。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孔子也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契机,在答案呼之欲出,而学生却难于一语中的时,启发引导,让学生茅塞顿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苦苦探索,迷途点津,恍然大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令学生记忆犹新的教学方式呢?

第三,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放手等待。放手是一种信任,等待是一种尊重。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几无瑕疵,臻于完美的就是了吗?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蹒跚学步,最终能独立行走的过程,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多一点等待,多一份耐心,放手让学生去行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以自由民主、对话交流的方式,启迪情智、滋润生命,焕发了语文课堂新的生命力,它已成为令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着不能忽视的存在。如何让“合作学习”走得更远,如何让“合作学习”更加高效,我们在这条路上一直努力着……

 

参考文献:

①王丽《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小学篇(下)》第260页,漓江出版社,2011年9月。

②蒋成瑀《中学语文经典课文:特级教师教学案例精编》第15页,语文出版社2003年1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