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乡土资源对历史教学的价值探索及应用关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数: 【字体:

乡土资源对历史教学的价值探索及应用关注

南通市第二中学 陈婕

第九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摘要】: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意义,不仅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的体验学习提供平台,丰富历史教学素材,使历史教学由理性阐述变为事实展示,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增强学生的乡土意识,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在历史课运用乡土资源时,我们应对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当地可发开利用的乡土资源种类加强关注。

【关键词】: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 价值探索 关注

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历史课程既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方法、提高综合能力的使命,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密不可分。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意义。

(一)乡土资源对历史教学的价值探索

首先,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的体验学习提供了平台。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来讲,虽然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有意识的想要摆脱过去传统历史教学侧重于庞杂知识体系的建构,但是一方面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教师不能脱离教材和考纲的束缚,另一方面由于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不足,教学仍旧主要就是围绕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因此高中学生往往对历史课兴趣不足,把学习历史看作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而乡土课程资源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成长、生活的地区环境紧密相联。学生所具备的社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他们自己的家乡。所以,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合理的开发乡土资源,结合当地的历史遗迹、遗址、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文化遗存,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史兴趣和强烈的学史愿望,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不再觉得历史仅仅是“过去了”的事情,真正理解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课程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而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恰恰适应了课堂教学的需要。例如,张謇是我们每一个南通人都十分熟悉的历史名人,有很多学生的长辈和家人曾经或者现在仍然在张謇企业中工作,学生对张謇的事迹也大多有所听闻。那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组织学生对张謇进行了生平资料搜集,那么他们就会容易理解什么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如果学生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程进行了理解,那么他们就会真正明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拓展了历史教材,让历史从理性阐述变为事实展示。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传统的历史教学由于局限于教材范围,因此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也就比较单一,学生往往是上课听老师讲、下课背书和做题,把学习历史的过程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学习语文,从而忽略了学习历史应该还包括搜集资料、归纳概括、问题探究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觉的成为课堂的主角呢?结合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历史课程虽然不像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通过做实验直接观察,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遗迹、文物等都是历史直接形象的遗存。乡土课程资源大都是来自当地的史迹遗存,是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直观的东西,通过结合乡土资源使学生能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理解历史,这也符合高中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在传统讲授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相关的文物古迹、调查访问历史知情人、文化名人,使历史课做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呼应,从而改变一成不变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鲜活多样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如在教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生纱厂、走访一些纱厂的老工人,用乡土课程资源来印证教材内容,从而也进一步增强教材内容的说服力。

第三,增强了学生的乡土意识,增进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也是乡土课程资源最大的优势所在。高中历史课程肩负着传承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尤其是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爱国必须爱乡。”因为“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所以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印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罗马哲人奥古斯都曾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南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代第一城”,有着光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它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这些素材都应该并且可以运用到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来,这对学生的思想感染力也将是强烈的。所以,结合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从而无形当中也接受到了最为有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情感教育,使“爱国”不再是一句停留在嘴上的空话。而这些最终都将会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历史课运用乡土资源的应有关注点

首先,应关注对教师自身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对教师在知识面、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资源的整合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校、教育局应该多组织与这些方面有关的培训讲座、参观学习、沙龙座谈……,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开发乡土资源的积极性,也能切实提高历史教学与乡土资源结合的有效性。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历史课运用乡土资源教学最终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开发乡土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在课程设计时,也可以因此灵活运用参观、访谈、调查问卷、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关注当地各类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乡土资源。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南通作为近代历史第一城,在近代教育、工业等诸多方面都有大量的图片、遗址、文化名人等文化素材可供我们开发利用。只要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南通的历史、文化,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将乡土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使历史教学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历史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说教,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现实服务,所以历史教学应当结合现实、结合社会,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而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将会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注入新鲜的养料,使历史教学“活”起来,最终将有利于我们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真实感和认同感,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以及理解。让我们就地取材,将乡土课程资源与教材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近历史、探究历史、理解历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