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信息技术在“助学式”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数: 【字体:

信息技术在“助学式”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南通市第二中学 顾玲玲

第九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摘要:“助学式”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的基本形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助学式”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充分地体现于“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助学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助学式”课堂

“助学式”课堂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最终目标,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科学有效地学、学得生动且深刻为现实追求,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助学案为载体、小组建设为抓手、问题解决为线索、评价引导作强化,使学生习得知识、发展智能,并逐渐掌握学习的课堂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同伴的互助合作展示和教师的引导助学。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助学式”课堂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重要的是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发生巨大的变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路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助学式”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有路径提示或任务要求下的学习。路径提示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更明确,内容更具体,效率更高。同时提示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制约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发生成性,要视学生的学能发展水平、学能个体差异而变。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制作学习课件创设历史情境,打破时空限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利用课件重视问题的引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注意问题的分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条件,我利用课件展示了李白的诗《古风》、电视剧《秦始皇》的一些片段,提出下列几个问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中国?这些问题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提供了途径,形成了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初步看法,还生成了一些新的问题:(1)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作用(秦王嬴政在统一中的作用)?(2)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混战的局面?这些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二)运用网络教学,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

网络资源具有容量大、更新快、交互性强、共享便捷、时代特色鲜明、形式活泼多样等优点,对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网络教学进入“助学式”历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了解日军侵华的罪行,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上课时首先利用网络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的片段,接着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沉默了、愤怒了,有些同学甚至留下了眼泪。在多媒体课件中依次显示问题:我们现在了解这段历史只是为了记住对侵略者的仇恨吗?学生大声答道:“不是!”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的罪行?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点击播放按钮,播放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新闻,然后提问你如何看待抗日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学生争先发言。这堂课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与学情展示

同伴互学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它具有共享性、互助性和延伸性。在同伴互学的基础上进行学情展示,其目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强化及学习认识的深化,展示的内容要涵盖学习所获、学习所疑、创新见解等,展示的方式多样。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学生的互助合作与展示有重要意义。

视频展示台使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加强“助学式”历史课堂提倡小组合作、讨论、质疑、释疑,视频展示台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课堂中,小组内成员先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讨论,形成小组内的研究成果,再由组内推荐一名学生将本组的思考结果落实到书面,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组学生加以点评和补充,使他们对历史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可适当就展台的成果进行点拨,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如在学习“梭伦改革的背景”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问题,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小组的讨论得出结论,分组进行展台展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从雅典城邦执政官的角度进行民主方案的设计,通过视频展台展示,评出各组民主方案的优劣,然后让学生将他们的认识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到助学案上,轮流在展台上展示,看哪一组表达得最确切、流畅,书面最整洁、工整。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学习。同时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和学生学情的展示。

(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合作学习和学情展示

精心设计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白板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含有多种类型的丰富资源库,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白板内置资源库提取教学内容,还可以自主构建“我的资源库”,根据历史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将资源进行整理分类,灵活的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编辑、添加或删除。

历史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的主题通常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质疑,但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限,很有可能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而缺乏对历史实质内容的探索。此时,教师可利用白板的实时生成、页面快照等功能对学生的论辩过程提出适当又中肯的建议,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程,打破小组合作的瓶颈,促使合作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组际交流时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讨论水平的高低也需要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来进行检验。没有组际交流的合作学习室封闭的、单向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利用白板强大的交互特性,构建一个多维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学生在同伴前的展示,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真正体现“助学式”课堂的精髓。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教师的引导助学

“助学式”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应基于学的需要,更充分地体会于“助”。“助”使学更自觉主动;“助”使学方向更加明确,方法、策略更加科学有效;“助”使学更加深刻、更成体系。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一)巧用电子白板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学习,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能力和方法的问题,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本质、根源等理解不到位。同时历史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对这些不熟悉,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紧靠教师的语言讲授是无法实现的俄,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电子白板科学整合历史资源,既能揭示历史知识的本质,大大增强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可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可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把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二)运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由表达

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解难释疑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涵、快捷方便的特点,成为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在“助学式”课堂中,运用网络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渲染历史气氛展现历史底蕴,增加历史的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历史感、历史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同时学生自己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尝试,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学习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时,运用网络技术,在网上下载了有关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民生百年变迁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器物、习俗、服饰、住房、交通、饮食、娱乐等方面选择一个题目,在网上自己动手搜集资料,使学生对民生百年变迁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继续在网上搜集资料,探究引起变迁的原因和背景,理解历史发展对于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办一个“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会。

运用网络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上升为情感,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我将会更加努力探索,进一步在“助学式”历史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学先学和同伴互学展示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还使我深深体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教相长。

参考文献:

郭艳芳.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2:157-159张建平.让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初中历史教学填色增辉[J].学周刊,2014,10:206-207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的应用.中国论文网,2015-1-8王茜,吴昊薇,崔鸿.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生物合作学习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34-36安玉惠.让信息技术给历史插上飞翔的翅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有效融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51-52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