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小组合作“交互式学习”的探索之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16 点击数: 【字体:

小组合作“交互式学习”的探索之路

南通市第二中学 宋亮

省第七届“行知杯”征文三等奖

【摘要】努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由此延伸出的高效课堂是南通市第二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本文作者试图通过自身的教学体会和成长经验的总结来阐释这种学习模式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的新气象,同时也提出一些产生的新问题,以供学界探讨。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高效 交互式学习

教育教学之本在于课堂,课堂优则质量优。

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课改背景下,“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非主流”。但纵观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以及关注、反思当今热闹喧嚣的课改实际,也发现要想真正在课堂舞台把教师这个主角变成一个好的“配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上讲台以来,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主要角色的位置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似乎都成为我一个人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在无形中成为单向的知识输出车间,教师是操作工,学生也沦为学习机器。在双方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燃起,所能学到的东西也就十分有限了。因此,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幸的是,学校从去年开始推行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逐渐成型,同时笔者也在这个方向上做了一些努力与尝试,得到了一些琐碎的体会与教训,以此成文,敬请指正。

学生与知识要“互动”起来。传统课堂教学注重讲授“知识”,检测学生掌握书本现成知识的程度,这是与考试考查方式有密切关系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到好”的往往是肯下死功夫的学生,而一些头脑灵活却不愿花大力气的同学就只能落于下风,长久以后,这部分“懒”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越来越被打压,甚至有一些好苗子也产生了厌学情绪。所以我们一线的老师经常能看到,一些入学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在进入新学习环境一段时间后,发生相当大的变化,退步明显,最极端的甚至会导致退学。

笔者班上曾经有一个学生,高一入学成绩排名靠前,开学后也表现积极,特别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和发言,但是当几次测验和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之后,思想产生相当大的波动,在校表现也一落千丈,厌学情绪一度相当严重。在家访了解情况的同时,笔者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在对教育劝导学生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比如在单元小测验命题时,加入一些灵活拓展的题目,适当降低书本知识的比例,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挖掘书本知识的有趣之处,有理之处,在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文本和知识产生研究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当然,学生与知识的“互动”除了需要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也需要教师作为一个辅助,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到并归纳出学生可能感兴趣并且适合其探究的一些知识点,这是需要我们慢慢积累经验的。实践下来,可以看出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学习苏轼词《念奴娇》时,针对当前热播的“三国”剧集,让学生们课前搜集整理关于赤壁之战以及当时名将的文字、视频信息,学生参与积极,并且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了词人在“一时多少豪杰”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尝试,原本一些不愿向前走的学生也慢慢重新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又可以在课堂上看到他们的笑脸,也算是某种成功吧。

学生之间需交流合作。语言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交流,所以语文课如果缺少交流是不可想象的。传统的“教学”是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放在了第一位,但这种交流往往也带有一些不平等的色彩。在尝试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应该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着学习”、“合作着解决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流才是真正平等和有意义的交流,是对学习产生积极作用的交流,而教师在此时应该退到一个能观察到全局的角落,担负起监督和提醒的责任。这同样也是需要高超技巧的,就像比赛场上的裁判,能很好掌握比赛的状况,让它流畅进行,同时自己又不成为主角,绝非一日之功。

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有效性,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笔者的浅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教师检查预判话题是交流前的重要工作。对于各个学生小组或者全体学生准备在课上进行交流的话题,教师应尽量在课前在好检查和预判的工作,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话题范围,删减一些与教学任务完全无关或不适合学生课上讨论的话题。确定学习小组组长的人选是交流顺畅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任何合作小组中,领导总是对工作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在划分学习小组的同时,也明确好组长的人选。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教师指定,可以采取指定、民选、自荐、他荐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选出合适的人选,使小组交流的效率性得到保证。课堂即时反馈交流结果是检查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再热闹的讨论和交流,都是为了得到结果,当然,结果不是唯一的,整个过程的有效开展也是一种良好的效果。在课上及时地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率,以及开展后续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把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中,说起来容易,要做到真得很难。但只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而不是自己教,并且在掌握一定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实践,那么转变“满堂灌教学”为“交互式自学”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师生之间应相互学习、合作。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总是在课堂上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往往连自己的见解都不敢提出,则更不用说能让老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什么了。

而高效课堂应该是能做到“教学相长”的一个课堂。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高效课堂上,教学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能从中获得知识的是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教师在内。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老师的关注。在充满“合作、探究”氛围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也许是无法估量的。在一节“散文阅读课”上,学生读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读完进行交流,一位同学问了一个问题,百合花身上有什么样的气质。其他学生的回答有谦虚、自信、执著等等,与我预料中的几乎一样。正当我要总结的时候,同学小陈站起来说:百合花把开花作为自己的责任,是一株花就有责任要开花,把美丽带给人间。这不是对百合花个性化的解读吗?在以前那种安静的只能听到老师孜孜不倦讲解的课堂上能听到这样美妙的答案吗?这不正是我们从学生身上所吸收到的养分么?这种新鲜的养料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站在三尺讲台上。

“责任”这个词汇经常被身为教师的我们提到,我们也经常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可是我们是否也能像百合花盛开一样把打造“高效课堂”的责任当作使命去执著追求呢?这就是我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对我一生都有意义的“知识”。

能够唤醒学生求知欲的“高效课堂”是现实的呼唤,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终身追求的目标。好的课堂也是处在平等地位上的师生的交流平台,是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主战场。陶行知曾经说过,“许多人的平凡或平庸,其实与命运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一个不断激励他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他人的赏识和自我的极力,往往能让一个人雄心勃发、豪情满怀,在通向卓越的路上义无返顾、百折不挠。”是啊,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才是能引领学生走向美好人生境界的课堂。

【参考文献】

朱明霞.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 .《河南教育(高校版)》.河南:河南省教育报刊社,2009.9:38-39张斌.加强感悟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J].《新课程(小学版)》.山西希望出版社,2011.3:6路德庆.《普通写作例文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3:260-274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