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16 点击数: 【字体:

“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

南通市第二中学 王爱琴

省第七届“行知杯”征文一等奖

摘要: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的逻辑引导可吸引学生曲折通幽,化解“过程”类的互动难题;角度引导可促进学生厘清思绪,解决“举措”类的互动问题;点评引导可触动学生明辨是非,参与“辨析”题的互动话题;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促使学生茅塞顿开,探究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学会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形成辩证思维观……形成生机勃勃的有效课堂互动。

关键词:有效引导 逻辑引导 角度引导 点评引导 课堂互动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出现学生思维堵塞,师生互动冷清,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失了教师有效的课堂互动引导而造成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他所说的“教学生学”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有效引导是点燃课堂互动的导火索,是演绎生动课堂互动气氛的活性剂。如何在课堂互动中发挥教师的有效引导作用呢,我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逻辑引导:曲折通幽,化解“过程”类的互动难题。

学生在学习某些“过程”类的知识点时,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及思维方法不够成熟;加上有些教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限,立马要求学生回答,这些都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比较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过程。不少学生的回答往往比较直观、肤浅、断章取义、一知半解、逻辑不通。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逻辑引导,有可能导致课堂互动冷场;而教师有效的逻辑引导,可以厘清、激活学生的思绪,引导学生渐渐走上对答如流的轨道,让课堂互动回暖融冰。

例如,有教师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课堂上,导入新课后,在进行“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机制”的教学时,该教师让学生阅读助学案上的情境一:2015年2月春节期间蔬菜:春笋一枝独“贵”的材料并参照教材内容,根据老刘扩种春笋的生产逻辑写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路径图。对此,学生首先要分析老刘扩种春笋的具体的生产逻辑,然后将具体的生产逻辑抽象升华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一般的理论逻辑。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些难度,这时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必要的逻辑引导。该教师首先建议学生扮演老刘的角色,体验2015年春笋正好在迟到的春节期间上市而形成的春笋需求旺盛而致春笋涨价的利好预期、转而扩种春笋、推测与春笋有关的资源流进与流出之间的逻辑联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一般商品的供求、价格、生产规模及资源流进、流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逻辑路径图。经此引导,学生纷纷进行分析,完成市场配置资源过程的路径图。然后,该教师请学生点评另一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路径图。点评的学生认为该路径图大部分表达是正确的,但在“资源流出”与“供不应求”之间少了一个箭头连接,经他这么一说,大家也觉得只有加上箭头连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路径图,才符合逻辑。于是该教师在黑板上补上这个箭头,并问:“这个路径图还有没有要完善的地方?”学生开始沉默了,眼看课堂互动将要陷入僵局,该教师马上引导:“在这个路径图中,如果再添加一个词那就更加完美了。”还少什么词?学生的思绪又被教师唤起。在学生分析、议论了一会儿之后,该教师用粉笔在“供过于求”与“价格下跌”之间点了一下,问道:“供过于求,为什么会导致价格下跌?”学生恍然大悟,循着教师的引导去思考二者的逻辑联系,便有学生豁然开朗,回答:“因供过于求使得生产者之间、商家之间竞争激烈,为赢得消费者,实现价值和利润,他们开始降价。所以,缺的词应是竞争。”“竞争”一词被成功引导出来,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之间加上“竞争”一词,为此路径图添上完美一笔。这样,供求、价格与竞争之间作用的机制及过程在教师以逻辑引导学生参与情境体验、思考、互动中自然、有效生成。而市场如何配置资源的教学互动也在教师的逻辑引导中绝处逢生。

如此谈话式的问题引导,实质上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中的逻辑关系抽象出来,再一步步地串联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理论逻辑,让学生在逻辑引导中体验,在思考、分析中生成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逻辑推理的思维路径与方法,曲折通幽,形成师生有效的教学对话与互动,化解了“过程”类的互动难题。

二、角度引导,厘清思绪,解决“举措”类的互动问题。

有些课堂上,当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如何做”、“哪些举措”之类的问题时,有的学生东说一句,西扯一句,不成体系,这给其他学生的参与形成障碍,因为后面的学生想说的前面的学生已提及,但是前面的学生说得不到位,后面的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完善,从而产生互动继续困难。有的学生说了很多,却只是从一个角度在谈问题,教师让他们补充,他们的思维难以触及其它角度而陷入瓶颈,这也会产生互动继续困难。出现这两种课堂互动继续困难主要缘于缺乏教师及时的角度引导而引起的。教师在学生思考“举措”类的问题前要引导学生分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角度,从公民、政府与党的角度等。教师的角度引导可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厘清思绪,培养发散思维的品质;利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搞活课堂互动。

例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课中进行到有关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的教学内容时,当教师问: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呢?教师问完,马上有学生站起来,拿着教材从前读到后,一口气读了两段内容。不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她一样,在读了教材之后仍感一知半解。见此,该教师在点评时说:“这位同学认真研读课本,态度不错;但要把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还必须想一些办法,把知识学活了。比如,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我们可以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主体的角度加以分析、把握。”说着,该教师点开幻灯片中的表格:“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在表格中的三个主体角度的引导下,学生一点就通,他们参照教材内容,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按主体的次序,纷纷参与互动,竞相回答自己对这三个主体应有的措施和作为的理解:国家为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应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诚信教育;督促企业遵守市场规则、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等。企业在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中应有的担当:行业要完善行业规范、市场规则;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消费者在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中的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法、守法、诚实守信;加强市场监督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基本由学生分析、归纳生成,该教师只在学生分主体角度回答的过程中纠正了几个小错误。

可见,教师的角度引导可让学生明白要说什么,怎么说;促使学生学会对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灵动学习;学会归类、分层,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学会厘清思绪,分角度参与“举措”类的互动问题。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预防课堂互动纷乱或冷场的不利局面。

三、点评引导:明辨是非,参与“辨析”题的互动话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辨析题让学生分析,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思辨性。在课堂上分析某些辨析题时,有些教师在学生刚回答完,马上习惯性地问:“有没有补充了?”或者是“还有别的看法吗?”这种程式化的引导过于笼统,我觉得在某些情况下,不仅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甚至会出现课堂互动茫然:一方面教师急切地希望学生补充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笼统而不明确的引导下又不知如何补充。打破这种互动茫然的方法,是由教师对学生所发言的内容进行一分为二的点评引导,而引发后续互动,即教师从点评学生发言的优点和局限的引导中,形成学生继续互动话题的新生长点,化僵为活。

例如,在公开课《市场配置资源》进行到正确认识市场调节作用时,该教师设计了一组辨析题型的情境对话让学生辨析,以引导学生综合、升华本课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该情境对话的辩题是:在评价市场调节作用的时候,学生小李认为:市场调节有很多优点,应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学生小张却认为:市场调节有不少局限性,不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请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辨析。题目一出,有学生举手分析小李的观点,她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并将市场调节的各个局限性、弊端一一列出加以论证。等她发言完毕,该教师开始点评设问,以引导学生的后续互动的话题:“大家觉得她的辨析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在哪里?”马上有男生指出:“她由分析的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而得出不应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分析是正确的。”该教师接着又引导:“大家觉得她的分析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学生领悟到教师的问题指向,有学生认为,该女生没有对“市场有很多优点”的合理之处进行分析,这使得她的观点和小张的观点一样:只看到市场调节的局限一面而忽视积极的另一面,都是以偏概全。经过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几番辩证的点评引导,学生几番互动,全班学生都强化了用全面的观点正确评价市场调节作用的意识。

教师如此对学生发言的亮点及不足之处的点评引导,让学生明了参与指向,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对立统一的全面思考,促使学生有话可说,为课堂互动升温;同时学生在参与“辨析题”的互动话题中分清是非,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而辩证的思维意识、热爱真理的情感等等。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老师不要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想告诉他。”所以教师见机行事地对学生有效引导,可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主动探究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学会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形成辩证思维观……,从而形成有深度、宽度和高度的生机勃勃的有效课堂互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