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课堂——学生生命成长的现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8 点击数: 【字体:

课堂——学生生命成长的现场

——浅谈“活动单助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南通市第二中学 陆雯

发表于《语文学刊》第5期 CN1064H/1981

[关键词]:课堂 学生 生命 成长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活动单助学”的课堂教学,回归教学的本质,遵循教学的规律,重构教学的模式,从而在融合超越中创建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平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而依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评价反思这一过程进行的“活动单助学”模式教学,正是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努力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实践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重要领地,它无疑成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载体。

一、“活动单助学”课堂是洒满阳光的舞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往往是少数学生的回答代替多数“观众”的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习语文很无聊、很枯燥”的条件反射,一朵朵充满活力的鲜花也因为缺少阳光的照耀而日益枯萎。而“活动单助学”模式则如一缕人文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以学定教,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活动助学单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作为课堂讨论的问题,将他们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作为课堂突破的难点,总之一句话,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教学设计的原始起点。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这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学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营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单助学”课堂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源泉: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通过个人深思、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将,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努力营造活跃、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3.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

教育的功能和责任不是选拔,而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努力建构一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排演节目时,课堂的主角就只有那几个积极发言、侃侃而谈的学生。很多学生只是观众,甚至有一些观众还游离在这出戏之外。

“活动单助学”课堂教学模式以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为原则,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作业都实施真正的分层次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活动单助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单一的学习和接受的过程,我们总能看到学生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从资料收集到讨论、操作、展示,无不说明了学生的活动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毫不客气地夺回自己的主动权,“我的地盘,我做主”,课堂就是学生的大舞台。

二、“活动单助学”课堂是心灵对话的平台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如同是钦差大臣,教材如同是圣旨,而学生则如同是俯首听命的臣民;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课本知识绝对遵从,对教师一贯服从,把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这样的教学势必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单助学”模式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师生对话正逐渐代替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话,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真正有效的引导;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有了展示的平台;通过对话,师生的心灵距离拉近了……于是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对话成为了我们课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1.生有所“动”

“活动单助学”模式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中,学生依据助学单,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组内讨论寻求帮助。

展示交流中,因为学生拥有了受关注的机会,所以他们会积极准备:从登台时的心理至展示时的动作、从语言能力的锤炼到思维方式的转变,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在主动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对学生展示的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也可以加以补充完善。通过点评互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课堂上,学生不仅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而且有饱满的热情、强大的内驱力以及顽强的坚持精神,做到了思维和情感的充分投入,有“行动”的同时更有“心动”。

2.师有所“导”

但教师绝不是旁观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洞观全局,了解全班的学习进程,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又要深入各个学习小组,了解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及讨论进度;既要了解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了解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既要清楚哪些问题具有代表性,又要思考通过何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导演走向了合演,由舵手变成航标。

3.师生“互动”

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决定于学生的学情,而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从教师预设向课堂生成、从单一向多元、从外在形式向内涵转变的崭新平台,正因为如此,学生才形成了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并获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教师的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困惑的时候适时点拨,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恰当点评,让课堂上短短几句话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一定不讲,老师讲的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师生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有效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三、“活动单助学”课堂是生命提升的阳台

“活动单助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生本化的教学设计,提出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评价反思”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所以,它极为重视学法的指导,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会学生合作:为了更好地合作,必须要有一定预设和合理的分工;小组交流中,能以宽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增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成员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地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仪态大方,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4.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5.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地评价同学的观点。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又要指导学生掌握评价的语气和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在“活动单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们敢于站起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随时质疑,发言积极,争论热烈,人人都不是看热闹的“观众”,而是置身于其中的“运动员”,人人都是拿分的选手。久而久之,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思维敏捷了,表达流利了。他们一次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取了前进的动力,从而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中提升着自身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13年06期 《让学生在“让学课堂”中快乐成长》 庄美芳

现代阅读 2013年01月 《以“学”定“导”,以“导”促“学”》 孙晓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