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创设政治课堂的磁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7 点击数: 【字体:

创设政治课堂的磁场

——以“科学发展观”为例

南通市第二中学 王爱琴

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7期 ISSN1002-2147

一名教过的学生上大学后给我的信中写:“因数学不好,我选了文科。您教我们后,我越来越喜欢政治课。很多同学都觉得您上的课像有磁场一样吸引着我们。所以填志愿时,我报了政教专业……”我实在没想到喜欢一门功课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专业方向!在学生的鼓励和鞭策下,我开始思索如何创设课堂磁场吸引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下面试以“科学发展观”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创设思想政治课堂磁场的体会:

一、创设焕发生活魅力的情境磁场

有些教师认为情境体验不务实,他们在课上把生硬的知识点讲解、梳理完毕,组织学生背书,默写。这种死读书的课堂,只有考点知识,没有生活情境;只有识记默写,没有情境体验;只有理论灌输,缺乏认知参悟;只有教师宣讲,没有学生互动……缺乏生活情境的应试课堂毫无吸引力,学生会厌学;远离生活情境的应试课堂影响三维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政治课堂呼唤生活情境,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课堂情境磁场,焕发独特的生活魅力,吸引学生怀想政治课、喜欢政治课。

如:在开展“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时,我以“APEC蓝常驻天空”的视频导入。一张张北京APEC蓝的精美图片亮相,听到学生发出惊叹声,我知道他们已被APEC蓝的美丽情境所吸引。我问:“APEC蓝是中国落实什么发展观的喜人结果?”净美的APEC蓝使学生联想到“科学发展观”,课堂水到渠成地导入课题。不敢相信雾霾天空变得纯净美丽,有学生问:“老师,这些图片是不是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真的这么灵啊(效果好)?”见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我以视频中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提出学生熟悉和关心的问题:“近几年,蓝色为什么不能常驻天空?”在学生的关切和生活情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生活情境磁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争相回答这个有话可说的问题:企业乱排废气,机动车排放尾气、焚烧垃圾等等造成大气污染。我点评:“你们说的这些原因都不错,你们有没有想过根本原因呢?” 在此引导下,各小组合作讨论,意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是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在探到原因的基础上我问:“你们觉得该如何才能让APEC蓝常驻天空?”这个让人有话要说的问题引得各小组的学生接二连三地站起来,畅谈改善大气污染的举措。他们纷纷建议减少私家车出行、研制无污染的新能源、节能减排、加强绿化、植树造林……在感性交流汇集的基础上,有的学生结合污染大气的根本原因探寻到根本途径在于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活情境磁场的引力作用下,在充分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课堂无痕地蕴育,生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话题讨论的生动场景让我也暗自惊叹生活情境吸引学生乐学、爱学的神奇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教师在创设情境磁场时,要依托学生熟悉的鲜活生活情境,结合教材,设计学生关心的探究问题。这样才能形成焕发生活气息的课堂磁场,方能释放丰盈而时新的、多彩而有趣的独特生活魅力,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生活世界“羽化”到理论世界;吸引学生在生活情境的体验与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喜欢上政治课。

二、创设凝聚思辨引力的对话磁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接受器和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面对辨析难题,有些教师只得把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进行满堂灌。满堂灌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导致学生失去思辨的兴趣,制约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而教师所灌输的答案难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辩题,所以学生更喜欢亲历思辨对话,探寻以一变应万变的思辨的方法。因而政治课需要教师设计适当的辩题,故意“为难”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亲历思辨,对话,形成迸发个性与争鸣的思辨磁场,促使学生在困惑中主动寻找突围,在问题冲突中各抒己见,在辩论互动中提高思辨能力,学会思辨的一般路径与方法。

如:在“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中,为提升课堂高度,我提出一辨题:有人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使人失业,影响经济发展,所以APEC蓝只是昙花一现,不可能常驻天空。此条看上去似是而非的朦胧辩题吸引学生纷纷参与求索、论证,推理。辩论对话时,第3组认为:经济转型,会导致某些企业倒闭、有一部分人失业。地方政府为考虑地方财政收入、就业问题,暗地里也许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睁一眼、闭一只眼,所以废气仍然会排放,所以APEC蓝不能常驻天空,题中观点是正确的。第3组的发言引来7组反驳:第3组的同学看到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转型的初期有可能发生;可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将不能持续发展。所以APEC蓝能常驻天空。第3组的学生继续反击:第7小组对我们的反对意见,仅以口号论证,不能以理服人。听到越来越激烈的争鸣声,我知道学生已被此时课堂上形成的思辨磁场所吸引。

为提高思辨的质量和效率,我引导:“同学们,经济转型的不利方面是不是这条辩题的题眼呢?”经点拨,学生思维空间的另一扇窗户被打开了,他们将讨论的视角转移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方面,触及到本题的题眼。突破认识的盲区后,各小组竞相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方面:促进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更多新的就业机会,经济新增长点等等。换了个角度,开阔了视野,促使学生的争鸣达成共识:经济转型,利大于弊;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可以看出,APEC蓝可以常驻天空,不是昙花一现。辩题的观点只看到转型的不利方面而不见有利方面,是片面的。在学生亲历思辨对话的基础上,我乘机引导学生归纳出思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遵循肯定辩题其合理之处,分析其不合理之处,综合得出结论的思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等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思辨的困惑和挑战,学生求解成功的心理及学生异质思维碰撞的引力糅合形成具有思辨魅力的对话磁场,吸引学生亲历辨析,聚焦题眼,以集体智慧突破难关,解疑释惑的思辨对话的过程。其中的思辨的魅力和解难的成就感只有参与的学生才能体会。凝聚的思辨引力的对话磁场吸引学生尽情地参与思考、争鸣、分享课堂互动,体现合作学习的主体价值;吸引学生从个体思维的有限世界融入集体思维的无限世界。学生越辩越喜欢,越喜欢越善辩。

三、创设凸显审美魅力的语言磁场

某些政治教师刻板的语言冲淡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苍白无力的宣讲容易招致学生对政治说教的反感和厌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制的钥匙,它不仅可以开发情绪记忆,而且可以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生动,形象、幽默、辛辣、富有哲理、带有诗意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享受,形成语言磁场,吸引学生分享教学乐趣、内容;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内化各种正确的价值观,达至“无痕教化”的境界,其教学效果妙不可言。

如:在组织“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这一比较抽象的要求时,我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富有审美魅力的课堂语言磁场,化解学生理解困难。我先让学生谈谈淘宝购物的感受,接着我他们的感受编成顺口溜:“逛淘宝,照片好、价格好、物流好、货不好”听到这儿,学生们会意地笑了。有学生说:“老师你总结得经典。”我笑着说:“还有更经典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是什么?”我说:“《左耳》中淘宝网店店主张漾说的:‘淘宝卖的是照片!’ ”只听得全班哄堂大笑。我问:“为什么什么笑得这么厉害啊?”有学生说:“太经典了!有的淘宝商家卖的确实是照片,其实有的买家不少时候吧,掏钱买的也是照片,而不是货真价值的商品,真让人啼笑皆非!”学生也跟着幽默、深刻起来了。如此风趣、辛辣、经典的语言将有的电商的缺乏诚信,让人诟病的商品质量和低附加值的弊端刻画得得入木三分。“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立足点在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理解坚冰在语言磁场带来的笑声中融化。可见,辛辣、风趣的网络语言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聚焦课堂的语言磁场,吸引学生在笑声中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探寻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法。

除辛辣的网络语言,国家领导人的形象而经典讲话也可形成凝聚课堂吸引力的语言磁场。在“科学发展观”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用习主席的经典讲话引导学生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让APEC蓝常驻天空。如习主席所讲:‘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主席的妙语连珠,听得学生点头微笑。这些亲和、形象而富含哲理的经典之语深刻地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像磁铁那样吸引学生将科学发展观悄悄烙印心间。其教学效果有如“润物细无声”,又如“轻舟已过万重山”。凸显审美魅力的语言磁场吸引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吸引学生的心灵从激趣的有声世界进步到人格成长的无声世界。

教师可以灵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各具魅力的课堂磁场。这些各具特点的课堂磁场可吸引学生在体验思考中、思辨对话中、人文审美中迸发个性、分享思想、滋润心灵、超越自我,健全人格,规划人生……其意义,师生他日回想起来,会感到真的非同凡响,感觉有吸引力的课堂真的如同有磁场那样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意义深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