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表论文

基于尝试教学的教学尝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4 点击数: 【字体:

基于尝试教学的教学尝试

南通市第二中学 姜金龙

发表于《名师之路》第4期

【摘 要】尝试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尝试给孩子创造尝试环境,让孩子敢于尝试;要提供帮助,让孩子学会尝试;要张扬信心,让孩子乐于尝试。

【关键词】尝试教学 教学尝试 助学

古典教学重视个别化教学,其对尝试学习的重视更贴近儿童的本性。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汲取了古典教学的这一智慧,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并由此提出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引起了课堂生态的深刻变化。2014年初,我校深化课堂改革,推出“助学式课堂”。在学校高中语文“助学式课堂”的建设中,我引进了“尝试教学”理论,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深受学生欢迎。

一、同伴互助,创造尝试的环境

尝试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而学生尝试意识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去尝试。

在日常教学中,我刻意地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去尝试新的学习任务,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但我发现,只有少数孩子在教师面前敢于尝试,大部分孩子因为害怕在老师面前出错,总是不敢尝试,或显得格外紧张、慌乱。如何才能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甚至是所有学生敢于尝试?既然问题的关键是由于我的存在,那我就退到幕后,把舞台交给学生。于是,我想到了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理论认为,同伴教育的非本质特征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而非师生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的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受同伴教育理论的启发,我尝试着建立了语文同伴互助小组。没有了我的参与,学生们基本都放开了,课堂顿时热闹起来。看着学生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我心里也为自己的尝试成功而偷偷乐着,但我突然发现,每一个组都有一两个学生想局外人一样游离在小组之外。

于是我开始尝试让每组民主产生一个语文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分工,然后组织大家一起尝试,当然,我也担心有了管理者的参与,学生会不会又拘谨起来。尝试开始,我发现有了分工,每个人便都有了尝试的任务,不再游离在小组之外,而且学生们并没有感到拘谨,可能因为小组长毕竟不是老师。

同伴互助小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尝试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敢于尝试;由于分工的存在,学生又必须尝试,久而久之,学生的尝试意识便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学程设计,引领尝试的路径

课堂是热闹了,学生也都动起来了,但尝试的费时低效非常突出,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一无所获。我深知尝试教学不怕“浪费”时间的道理,但如果一无所获,那就真的是浪费了。虽说学生是尝试的主体,教师没有必要过多的介入,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但这不能说明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去尝试。于是,我开始尝试设计“助学案”。

(一)问题由学生提出,尝试的起点更贴近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一次尝试,也符合先让学生试一试的尝试思想。每次在布置预习时,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尝试着提出一到两个自己的问题,组长将本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汇总,并组织组员对汇总的问题尝试着先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交给语文科研小组(由各组语文组长组成,由语文班长兼任组长)解决,然后再与组员分享;科研小组解决不了的,由语文班长写进学案,提交给全班课堂解决。为了便于学生汇总、讨论,也为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都提了哪些问题,学生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们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那些问题,我设计了统计表。下图为某小组《报任安书》一课的问题统计表:

题号 提出问题 组内解决 组际解决 班级解决
1 “幸勿为过”的“过”怎么理解?    
2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怎么翻译?    
3 怎么理解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4 司马迁为什么能忍辱负重,资料的理解是他要著书立说,可著书立说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这些问题源于学生,所以无论是组内解决时还是组际解决时,他们都特别的投入,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因为课堂上共同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孩子们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最接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所以非常贴近学生,这样的尝试也更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因为很多问题孩子们自己课前解决了,所以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尝试教学“先让学生试一试”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益处也显而可见。

(二)设计由学生参与,尝试的路径更适合学生

为了让学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尝试的需要,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我把学程设计交给了语文科研小组,由他们根据课文特点,根据组员预习的实际情况确定助学案的主要步骤和内容,由他们来录入、排版,我负责帮他们打印、送文印室印刷。学生们设计的助学案一般包括“自学目标”、“自主先学”、“我的疑问”、“自主训练”、“自学感悟”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中学生是尝试的主体这一重要思想。

因为助学案是组长亲自参与设计的,所以在组织组员尝试完成时非常的认真;因为在助学案中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影子,组员也特别配合;因为助学案是根据孩子们自己的需要设计出来的,孩子们完成得也非常顺畅。

尝试教学认为,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尝试活动,但有必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因此,对设计好的助学案,我也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同时还要基于助学案,进行充分的备课。

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孩子们设计的尝试路径越来越成熟,各小组也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助学案的能力。在这样的学程设计中,学生的尝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也从敢尝试逐步走到了会尝试。

三、展示评价,张扬尝试的信心

尝试能力的养成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尝试过程中,孩子们一开始因为新鲜,不缺乏热情,但时间长了,常常会因为遭遇一些挫折或得不到同伴的认可而失去信心。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始终充满信心呢?在助学式课堂中,我尝试引入展示评价这一环节。

展示尝试成果学生尝试的成果大部分只能在组内得到展示,尝试成果的价值得不到放大,而且还经常得不到组员的认可,孩子们谁也不服谁。这样的成果展示显然局限性很大,长此以往,也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尝试信心。于是,我尝试进行全班展示,把尝试成果的价值发大到全班。起初,孩子们不太好意思展示,也不怎么会展示,我就利用组长培训会,先对组长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大胆展示的长远意义,教给他们展示的方式和技巧,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展示。慢慢地,上台展示的人越来越多,像模像样的小先生也越来越多,展示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口头展示,发展到板书展示、实物投影展示、朗诵表演展示等等。

倾听尝试成果在展示过程中,我发现当一个小组代表在展示时,其他人都在忙着下一个展示,失去了尝试成果与他人分享的意义。对展示者而言,没有了观众,也就没有了尊重,得不到尊重,信心也就无从谈起。于是,我明确了一项制度,那就是只有认真倾听的小组才有展示的权利道理就是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们都有同样的体会,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非常赞同这一规定。

课堂上,当一位同学在展示时,其他的同学都非常专注地倾听着,欣赏着,那专注的神情让人赏心悦目,更是对展示者莫大的尊重。对展示者来说,有了同学的欣赏,就好比厨子的菜肴被吃光,信心越发的增强。

评价尝试成果为了让展示者成果展示的价值进一步放大,我开始尝试即时评价制度。我组织科研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评价制度又让他们制作了一个较有特色的打分栏,张贴在黑板的一侧,我们的课堂即时评价便正式开张。但由于评分标准过细,评价的争议性较大,漏评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评价的分数也越来越得不到孩子的关注。经过反思,我征得科研小组的同意,尝试简化评价标准。简化后的评价标准就分为三条,一是应该正确展示的未能正确展示扣1分,二是能正确展示的加1分,三是能创新展示的不管对错,加2分。实行了新的评价标准,课堂展示热情再次被点燃,创新展示更是比比皆是。当然,除了分数评价,掌声和教师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尝试成果的展示,同伴的欣赏,师生的评价无不张扬了孩子们尝试的信心,激发了孩子们尝试的热情。孩子们从敢尝试、会尝试,发展为想尝试,乐于尝试。

尝试教学给我的新课堂提供了一条科学的路径,但打开尝试的大门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教师敢于尝试,学会尝试,乐于尝试,坚持尝试,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尝试的主体和能手,才会真正成为尝试教学的受益者。因此,尝试教学要从教学尝试开始。

参考文献:

刘良华.谈尝试教学之核心精神【J】人民教育,2014,(15):11-13.杨帆.文本细读:要从学生需求出发【J】新课程研究,2015,(1):83-85.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