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发表论文

禅心慧语润人心 学习动力应运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点击数: 【字体:

禅心慧语润人心 学习动力应运生

——运用禅学感化心灵,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

南通市第二中学 田光进

发表于《新课程导学》第11期 ISSN1673-9582

摘要:禅学博大精深、浩瀚深邃。修行者们往往通过事例或故事阐释“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排忧解难。究其本质,缘由事例、故事的外在形式与道德内涵间存在着联系,释者们巧妙勾连运用,摒弃空洞说教,化育浸润,深入人心。如此做法在地理教学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 禅心慧语 主观能动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的这首偈语,文字平淡如菊,但意境超尘脱俗,禅意隽永深长。常常惊羡禅门高僧的智慧,往往能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一些红尘琐事或故事,从中悟出禅机、道出慧语,教化世人“人伦之道、处世哲学”,如春风化雨,润泽苍生。高僧们的大智慧、珠玑语,也绝非天性使然,是经过多年晨钟暮鼓的苦修、青灯黄卷的深思及佛学经理的道德浸润,方能得以厚积薄发、惊鸿一瞥。笔者因艳羡,故而有所涉猎,希望借“他山之石”服务于地理教学,以便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朝花夕拾,笔者心澄虚明: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或事物,其本身与世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有相似之处,施教者可以勾连想象、寻求共性,悟出禅机、教化学生。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稍加尝试,获益匪浅:

一、剖析文本案例,巧设禅机,萌学心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地理教学中也不缺乏育人的禅机,只是隐藏在文字的外衣之下,只有洞悉文字内涵,方能敏锐捕捉,深层化育。

笔者在执教“淡水湖和咸水湖”知识时,曾让学生比较这两类湖泊的本质区别。由于对湖泊缺乏现实感知,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寡味,回答也是照本宣科:淡水湖,有进有出;咸水湖,有进无出(指河流)。如是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片刻思索,笔者作如下处理:

1,先行呈现材料——造势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名为伽里里海。从山巅流淌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名为死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

材料铺陈,似行云流水;文字清丽,隐含禅意之美。学生在静心赏析美文的同时,心灵深处的情感隐有触动,禅机蓄势待发、呼之欲出。

2,紧接提出问题——诱道

这两个海彼此相邻,却又为何如此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析文查图,在明晰淡水湖和咸水湖本质区别后,部分学生“小荷露角”,若有所悟:河流的“进出”之状恰似人与人之间的“索取和付出”。

3,适时展示慧语——化育

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而死海则精明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决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死海则从不付出,死气沉沉。

禅心慧语的及时出示,学生如雨后春笋般,节节开悟:淡水湖和咸水湖,原来分别暗喻影射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

4,趁势感化心灵——共鸣

反思我们平时的所作所为,扪心自问,你觉得自己是属于“淡水湖”?抑或“咸水湖”?时间分秒流逝,课堂静似幽谷,学生内心深处,水波荡漾:受人滴水、报之涌泉,羊跪乳、鸦反哺、犬湿草、马垂僵……羞愧或感恩之情盈满心间,涤荡胸怀。同时,学生还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大自然也是如此奥妙神奇,竟然跟人类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相似之处,不知不觉中,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内心深处悄悄地播种、生根、发芽、拔节、分蘖。

二、构建生活案例,生发禅意,复学心

禅悟,求一个“静”字,在静卧花影、枕石漱流中漫天思绪,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从花草树木、虫鸟兽禽、人生百态中读出禅意。

2014春,由于受到高校单招的影响,班级学生人数骤减,剩余学生整日人心浮动、焦灼不安,学习地理的热情和主动性大打折扣,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时值复习农业专题,其中涉及农作物(茶)生长习性的介绍,笔者思量再三,决定从“茶”上精做文章。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茶中蕴含禅机,茶禅一味,品茶如参禅。

课堂伊始,笔者宣布: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冲泡雨前龙井茶,以解同学们多日学习之苦。但在泡茶的过程中,人人都需要“静”心观察,且要把所见所悟告知大家。

透过透明的杯子,只见片片茶叶在沸水中翻滚、旋转、开花,旋即如碧玉落入深涧,渐渐归于平静……学生们纵横想象、静思禅悟,其中不乏睿见哲思生成,整个课堂禅意绵绵。须臾,笔者趁势再续禅意:茶叶不会因为沸水的翻腾而浮浮沉沉,而是选择在开花之后归于沉寂;人生若茶,浮亦淡然,沉也坦然,需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为外界的喧扰、诱惑、浮华所累,而失去内心的天然本真;要心如止水,做到“寒潭过雁影,雁过影不留” ……文质兼美的言语陈述,意味深长的心灵对话,诗情画意的禅意栖居,激荡撼动着学生心灵,课堂再次落入沉寂,笔者心知禅意化育的效果已然达成。尔后,生生手把一杯清茶,在氤氲的水雾中浅酌慢饮,茶香清幽,禅韵悠长,人生所有的烦恼与负累,皆付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时,学生内心深处的主观能性再次复燃,且有愈燃愈炽之势。

“白鹭立雪,愚人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世间万物间存在着联系,教者只有心中菩提常青、禅意芬芳,做智慧的哲思者、践行者,方能在一些现象或事物中理清丝缕,发掘禅机,以禅意为先导,慧语作铺垫, 牵引出学生内心深处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地理高效课堂的生成。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