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发表论文

环境因素影响金鱼呼吸的实验拓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点击数: 【字体:

环境因素影响金鱼呼吸的实验拓展

南通市第二中学  黄辉

发表于《生物学教学》第2期  ISSN1004-7549

摘要:探究不同溶氧浓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测定金鱼的半致死耐低氧浓度和耗氧量。

关键词:水溶氧 金鱼 呼吸 耗氧

金鱼是常见的观赏性驯养动物,容易取材,操作方便,观察现象明显,常用做中学生物学实验材料。本文着力引导学生探究日常饲养现象,对影响金鱼的溶氧因素进行实验拓展研究,增添定碘法测溶氧、半致死浓度分析等,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操作能力。

学生操作本实验有很强的生活指导意义。在饲养金鱼时,鱼缸窄小或鱼多会造成水中溶氧减少,鱼游到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尤其是阴雨天里气压下降,可导致金鱼缺氧死亡。根据实验鱼的半致死溶氧浓度,人们可控制单位水体的金鱼饲养量。观察金鱼的呼吸速率,再对比常态溶氧下的数值,可决定是否要减少每缸饲养量,或者参考实验鱼耗氧量,给予金鱼适时的增氧处理。

1. 实验器材:自来水,保鲜膜,漏网,量筒,计时器,墨水,解剖器,胶头滴管,定碘测溶氧药品,若干塑料方盒(大小至少为30厘米×20厘米×20厘米)、家用增氧泵。

2. 制备实验材料:

(1)制作冷却沸水。为杀死微生物和减少可溶性气体,先用大水壶装上自来水,燃气炉煮沸后冷却,用塑料纸和橡皮筋封住壶口,放置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放置一天。

(2)驯养和筛选健康的实验鱼:(如图1)选取若干无毒的塑料盒,大小至少为40厘米×30厘米×20厘米,加普通自来水,室温测量,投入大小相近、健康灵活的200尾金鱼。饲喂的饵料不能影响水质(如大麦粉、饼干屑、蔬菜细末、小饭团等)。饲养5天以上,当连续2天无异常死亡即可开始实验。从中选取身体鲜亮、泳姿正常、应激反应明显、食欲良好的实验鱼。

3. 实验操作

3.1测定不同溶解氧浓度下金鱼的呼吸次数

(1)创设低氧浓度、常态和高氧浓度的水环境。

将制作的冷却沸水装满塑料盒,用保鲜膜密封,并在标签上注明A组;将普通自来水装满塑料盒,放置于通风、透光的地方,并在标签上注明B组;将普通自来水装满塑料盒,放置于通风、透光的地方,持续打开家用增氧泵,将增氧管接口处的气泡石放入水中,并在标签上注明C组;

(2)放入实验鱼

用漏网将金鱼转移到各实验组的容器中,每个塑料盒内放3尾金鱼。并开始观察、记录。

(3)统计金鱼的呼吸次数

    提示学生通过滴墨水的方法,确认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的张合是进行呼吸,只需要数每次实验过程中金鱼鳃盖张合的次数就可确定呼吸次数。要求学生统计三只塑料盒内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即呼吸的次数,并且将数据记入下表。(3个塑料盒中的溶氧浓度可以通过定碘法测定具体数值)

 

实验组号

水中

溶解氧

呼吸频率

(第1次统计)

呼吸频率

(第2次统计)

呼吸频率

(第3次统计)

呼吸频率均值

(次数/分钟)

A

低浓度

 

 

 

 

B

常态浓度

 

 

 

 

C

高浓度

 

 

 

 

3.2 测定金鱼耐受低氧的半致死浓度和单位水体积耗氧量

(1)低氧浓度冷却沸水的使用:

选取11只塑料盒,注满冷却沸水,塑料盒的标签上不做标记,用保鲜膜完全封闭盒口。 

(2)定碘法测氧:

采集与固定水样(V水),加浓硫酸酸化,暗室静置5分钟析出碘,再用Na2S2O3溶液滴定直至褪去蓝色[1]。公式计算如下:水溶氧(mg/L)=CNa2S2O3(浓度)×VNa2S2O3(体积)×32/4×1000/V水

(3)放入实验鱼:

取出1只塑料盒标号11,作为空白配制好实验液之后,用漏网将金鱼转移到各实验组的容器中,每个塑料盒内放4尾金鱼。并开始计时观察、进行记录。其中前3小时内间隔观察(每半小时观察一次),3小时后应作连续性的观察,记录下每组实验鱼死亡的时间。观察金鱼生命特征时,可在其停止呼吸后,用解剖针刺激尾部,看是否有应激现象,进而可以解剖观察生理体征。

(4)测定金鱼耐受低氧的半致死浓度

按照第1尾金鱼死亡的时间先后顺序给各塑料盒标号,首先出现1条金鱼死亡的塑料盒记为1盒,最后出现1条金鱼死亡的塑料盒记为10盒,其中1、3、5、7、9塑料盒中,只要出现首条金鱼死亡后即取出该盒中的全部金鱼,用塑料试管取各塑料盒中的水,并密封塑料盒,利用定碘法测出不同塑料盒中水的含氧量,计算出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a。另有2、4、6、8、10塑料盒中,待所有金鱼死亡后取出该盒中全部金鱼,用塑料试管取各塑料盒中的水,并密封塑料盒,利用定碘法测出不同塑料盒中水的含氧量,计算出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b。取浓度a和浓度b的平均值获得金鱼耐受低氧的半致死浓度。

(5)实验鱼单位水体积耗氧量测定:

    定碘法测定11号塑料盒内的含氧量作为空白对照瓶含氧量c,取1、3、5、7、9塑料盒中放回全部金鱼并计时,放置至半致死状态,取水测量寻找接近半致死浓度数据的作为实验瓶,并测定实验瓶含氧量d。计算:金鱼单位水体积耗氧量=(含氧量c-含氧量d)/(盒内鱼重×盒内水体积×实验时间)

4. 实验结果分析

溶氧量和呼吸频率的相关性可以用柱形图等方式表示(如图2)。数据分析可知:溶氧对金鱼的呼吸次数影响明显,在一定的溶氧浓度范围内,溶氧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减慢。

影响金鱼呼吸的因素很多,如果将实验变量限定于教材中的温度范例,则约束了学生的发散性创新能力。本实验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介绍定碘法测溶氧的技巧,通过控制光照、温度、营养等无关变量,比较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含氧数据,测定金鱼耐受低氧的浓度和耗氧指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鱼生理指标的探测方法。当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分组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方式解决问题。

 

 

1

 

2 25℃时不同溶氧下金鱼呼吸频率的柱形统计图(分组汇总)

 

 

参考文献:

[1] 申海燕.2000.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娄底师专学报,(4):65-66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