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发表论文

观察课堂细节:教学改革中不得不关注的环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点击数: 【字体:

观察课堂细节:教学改革中不得不关注的环节

南通市第二中学   钱美芳

发表于《笃实》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 纵观近些年的教学改革舞台,觉得在这一舞台上,改革结果与预设的目标总有偏离,蓦然回首,当我们把自己的教育视为一个极富情感魅力和生命活力的舞台,那么你就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许许多多细节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而这些细节往往被我们不经意地疏忽。观察课堂教学的细枝末节,有利于走进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一、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听课表情细节,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尤其是面部能直观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学生听课的表情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了,会不经意间表现出满意的神态,理解有困难,会有一种茫然的眼光,课堂教学中通过识别学生的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修改教学设计。

有鉴于此,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与学生一起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还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表情。很多时候我们也认为自己很努力,努力研究知识体系,研究知识结构,恨不得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全部传输给学生,也希望学生不折不扣掌握自己教的全部知识。但往往事与愿违,掩卷反思,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关注学生课堂上听课的表情,通过这张张晴雨表来反思我们的教学改革。反思我们是否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规律。反思我们是否了解了学生知识构成状况,反思我们讲的内容是学生能接受的吗?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反思之后,我常常意识到自己的忙碌是一种与学生思维脱节的忙碌,我们要带着研究学生思维规律的思路去研究自己的教学,用智慧的头脑审视自己的教学。在反思过程中不断调,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调整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试着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说出来,把说了的东西做出来,固化掌握的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提高学习能力。

二、观察学生使用资源时的满足感细节,反思选编的资源的适切度

学生使用一种资源时,如果用得顺手时或经过努力能合理使用时常表现出一种满足感,尤其是经过努力完成的任务时,满足感常写在脸上,有时还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老师交流分享。因此教学资源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实际无论是助学案的编写、教具的使用、试卷的命题等都要反复斟酌,心中始终有学生这杆称,教师化很多精力选出的资源倍加珍惜,总希望能适用于每一届学生,但每届学生学情不同,应选编适合不同学生的资源,我们应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针对本届学生的特点选出适合的资源。对选出的资源,精益求精,反复研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本学科来说,对我们这批学生来说,什么资源才是最合适的,怎样的逻辑才是最合理的,怎样使用才是最有效的,还是需要反复考虑当年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让丰富优秀的资源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而不应成为绊脚石。学案设计中安排教学资源时要留给学生补充的空间、展示的空间、提出不同见解的空间和争论的空间。不论什么学案,都很难全面预设到不同学生的各种状况,包括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因此,学案设计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补充空间、展示空间、提出不同见解的空间和争论的空间。使学案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智慧。培养学生发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性的到充分尊重,使学生学习中体验到一中享受,而不是被动、被迫的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学习。

三、观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程度,合理安排学习目标详细程度和难以度

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  学生的学案中有学习目标,教师的课件中有教学目标,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关注学习目标,老师的点拨的过程中也会回扣目标。学习目标贯穿整堂课。但无论什么目标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因此,要观察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程度,如果学生的基础薄弱,看了目标还是无从下手,则设定的目标则详细些具体些,这样,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自学、合作讨论时学生都有个抓手,有个主心骨,也是一堂课的灵魂。以往我们课堂教学目标往往是在课件上一闪而过,学生没有印象,所以让学生自学时有点盲目、甚至不知所措,自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明确目标引领下,引导学生依据目标研读教材,在研读教材的过程感悟知识,培养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都认真编写了助学案,但我发现一个现象,教学目标只是照搬,流于形式,我们不经意间忽视了引导学生抓住目标,以教材为载体培养自学能力,以此为基础,做到举一反三,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发散思维。

四、观察小组合作中哪些学生是被遗忘的,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小组合作中,我感到从小组的划分到小组课堂讨论的分工,还都不完善,我在课堂讨论中常常发现发言者常集中在活跃同学身上,性格内向者发言机会较少。这需要我们有意识观察哪些是被遗忘的学生,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选出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小组长。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的。

其次, 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发现或培育一批思维活跃的积极分子,并让这批积极分子分散在各组,把各组成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累积积分与积极分子比较,让他们找差距,以使不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有危机感,以增强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发挥鲶鱼效应。

第三,课堂合作中实行小组长承包责任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由小组长抢到答题机会,答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点出该小组的成员答题,这样小组长就必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努力让每个成员弄懂该题目,而不是仅仅几个活跃分子。

第四,课堂上尽量给每个小组平等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课堂小结时有对小组的评价,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的评价。课堂上有详尽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既有利

五、观察哪种评价更高效,从而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筛选、提炼

以往课堂评价上的点评都是老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处于被评价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种评价对学生促动不大。民主式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针对各个小组展示的内容,全班分小组讨论评判,然后小组代表到黑板前评价,评价的同学有时候会让展示的同学解释一下展示内容;同时征求其他同学看法,大家达成共识。甚至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对展示的答案,根据内容、书写等给出0——5分不等的分值,记入小组考核中。这样的民主评价过程集中大家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小结。

我们以往的课堂总结,重视的是知识的总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总结。如果学习完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对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表现进行总结,对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小组和最佳个人进行表扬,对表现稍微逊色的小组进行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的状态肯定会有改观。

总之,我认为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从课前自主学习、到小组讨论展示、到小组讨论评价、到课堂小结都是学生在活动,学生的基本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