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发表论文

论反课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点击数: 【字体:

论反课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

南通二中   张日华

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第9期 ISSN1005-1058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对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但目前已有的模式对提高思想政治课复习效率仍是很有限的。本人通过多年实践,发现反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乃至复习方法,运用反课复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不同教师风格的同时获得不同的感受,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乏,在个别交流辅导的同时提高师生间的亲密感;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负担。

【关 键 词】反课  高三政治复习  运用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往往是和教学理念、教学效益密切相关联的。毫无疑问,“教”与“学”是课程实施领域中最基本的两项活动。但长期以来,何时教、教什么,何时学、学什么一直是课程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实践中人们也总认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不是两个过程,而是课堂中具有上下位逻辑关系又能同步实现的一体过程。于是,围绕这一逻辑关系,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出现了以教是为了不教为原则的“10+35”杜郎口等模式。这表明,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仍是一个开放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跳出了以往教学一体的逻辑范畴,跨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边界,重新定义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通过实践,发现反课是高三政治复习中一种高效率的复习方式。故撰此文,以求教于大家。

一、什么是高三政治复习中的反课: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是高三政治复习的首要策略。为此,常见的高三复习课模式是教师依据当年的考纲组织学生梳理教材知识点:一方面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再讲解、再提醒、再甄别,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间的纵贯横联。此后,通过相关练习巩固复习内容,检测复习效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剔梳爬篓、重点讲解,以促成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课堂学习是教师讲与导、学生听与练的同一过程。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低效率的,因为它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放在一节课中,教师讲的时间与学生练的时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学生的当堂练习不广难深,主要问题无法即时充分暴露,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复习能效要通过第二天上缴的作业批改才能显现出来。这一时间差无疑又淡化了教师讲解的效果,失去了反馈矫正的最佳时机。而反课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思考,投入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所谓反课,指教师把学生在家作业的时间用于讲解,而把在校学校的学习时间用于做题,实现了教与讲的分离,重心放在课堂中练及对练习情况的辅导上。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家看视频,在校课堂做练习,边练边改,边改边讲。高三政治复习中的反课,是指高三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在家观看教师复习的讲解视频内容为家庭作业,课堂上教师则充当辅导员或解惑者的角色,船上于学生中间,专门指导学生作业,实现点对点的辅导、点与面的讲解。这样做首先避免了学生平时在家因语数外作业太多而不复习政治这类小科目的现象,同时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长时间地闷头书写作业的单调现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看录像的同时,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知识来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反课的应用价值:

反课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具有如下实用价值:

第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计划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能否自主学习是衡量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自我计划时无法对难题做出很好的自导。平时复习时教师讲课,讲过了也就过了,学生要想再听一遍是不可能的,对于有些没有弄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么与同伴讨论,要么课后再次问老师,这会给学生带来不少麻烦。而反课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不足。正如重要体育比赛中重放的慢镜头有助于我们看清球员的细微动作,从而更好地对裁判的水平做出甄别。这一过程中,重放是关键。学生如果在家中看录像如果一遍不懂的话,可以反复地看,懂的地方可以快进,不懂的地方可以慢慢地看,边看边思考,直至弄清楚为止。实在不清楚的,第二天还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在练习时个别向老师请教,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有助于学生在体验不同教师风格的同时获得不同的感受,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知识是有载体的,这一载体对于学生而言除了静态的书本外,还有动态的教师。有时我们一拿起语文书即可就会想到语文教师的形象,而一拿起英语书,则头脑中又会浮现出英语老师的形象。人们从陈佩斯的小品中感受到了歪戴帽子、衣着不整、油腔滑调、猥琐拘束的浪子形象,而从陈佩斯身上感受到的则是满腔正气、大气可靠、勇于担当的人。教师也是如此,不同教师的讲课语调、音容笑貌,手势体语、推导方式,都会伴随着知识的传递而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记。旁敲侧击不断启发学生的教师,开门见山拔云见日直面问题的教师,一言九鼎、不苟言笑的教师,都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课堂体验。学生在家中观看不同教师的讲课视频,可以每天都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能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伴随特点知识内容的不同印象,促使学生实现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变,在复习时由关注教师到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有利于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乏,在个别交流辅导的同时提高师生间的亲密感。教育本应是因人而异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思想。实践中热情奔放的学生,沉默寡言的学生,好动开朗的学生,顾虑重重的学生,都需要教师采取面对面的教授方法去启其心智。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具有按时上课、按课教学、统一授课、统一考试等优点。但也存在无法实施因材施教、难以兼顾学生差异等不足。反课,这既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耳提面命,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施以更多的关注点拨,对优秀学生提出更高的作业要求。还克服了学生在课上走神、交头接耳的问题。实践证明,师生间单个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到亲切又兴奋,其面授效果远比教师对学生整体的授课效率持久得多。

第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负担。传统的复习课课后,教师都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检测学生对复习知识的自我程度或用来巩固知识,各科作业的累计让学生非常痛苦,普遍生畏腻烦,负重感很重,甚至身心俱疲。由于高三复习课每天都非常紧凑,什么时候上什么课、什么课复习什么内容都是教师预设好了的,学生常失去“温故”问题的机会。而反课则不同,学生在家中观看的是其他教师的复习视频,若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可以重来,还可以将老师归纳的重点内容、有规律的内容摘录下来,录像只有45分钟,但学生观看录像却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且观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留到第二天课堂上与老师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是以作业为主,教师的角色就是辅导员,这样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师生写作得以解决。学生课后除了看录像,再也没有作业了,课后负担大大减轻。

三、影响反课实施的几种误区:

课程理念不能缺少课程技术的支撑。可能有老师认为,反课中学生在家看的录像内容从哪里来?实践中我们对此做了探索,发现至少有四个路径让我们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教师躬身实践。教师最熟悉自己的学生了,对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心中比较有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改变书写备课笔记的方式,改为备课组轮流在学校录像室录像,其后将录像内容放到校园网上向学生公开,或在政治学科的公共邮箱或博客中公开;第二、通过校际交流解决上述问题。一个学校的能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地区往往集中多所名校,我们可以通过教研员将名校名师的复习讲解课内容录下来,然后互帮互助。如我校高三政治复习就运用了南通地区康敏、周建明、张园园、陈小凤等名师的录像课,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第三、通过网络寻找。如今网上有许多名师的复习公开课,如聿怀政治网就有系列的复习资料,老师们只要花费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得到系列的复习课资料;第四、求助学校向特定的机构购买。如我们就通过《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购买了名师高三复习专题讲解系列光盘,这样“拿来”后我们向学生公开,学生也非常愿意看名师的讲座。

还有教师认为,不同的教师讲授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学生,本校的教师最熟悉自己班级的学生,学生也已经适应了原来教师的讲课习惯。复习中让学生观看他校教师的录像,是否适合本校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这一问题我们也做了探索,主要的解决方法是给学生提供多个讲课的视频录像,即在涉及到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部分时,给学生提供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录像,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评价。如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市场配置资源”、“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等重难点教学内容,我们都在自己的博客上给学生提供了两套及以上的视频,鼓励学生反复看、比较着看,练习后再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更有老师认为,高三政治复习运用反课的方式,是否意味着减轻教师负担,教师不再需要备课了?实践中我以为这一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在课前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名师或他校教师的讲课视频录像,同时教师自己还要第一个观看,在推荐给学生后教师还需要根据章节内容,有意识地选编系列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从知识上看,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全覆盖;从文化上看,应该是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有些内容还需要做态度及价值观的引领;从功能上看,应该是基础型与能力提升型试题的有效统一,是平时练习向高考试题要求的转变平台。因此,教师在真正上课时,具体的辅导才能实现意思和意义的统一,方法与能力的统一。如果说学生观看其他老师的复习视频是从感性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化,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辅导则是抽象思维升华到具体思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

    四、实施反课的教育学依据及实施流程

结构决定功能。反课在高三政治复习中之所以功效卓著,实际上它是复习过程中一种新的技术取向,且它符合下列教育学思想:第一,主体性观点。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叶澜,《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7)。布列钦卡认为,教育包括干预和不干预。教育作为一种行动,它是有意图的,还具有自我意识或反思性,也就是说,它总是在不断地自我调整。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行动,总是指向某个对象,也总是具有反思性。“也正是由于将教育理解为行动,所以,只有人类才可以是教育的主体。”(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实施反课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由“台前”转移到“幕后”,由主讲转为主导,学生可商量、可讨论、可演示、可与教师争论,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差异性观点。“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独处环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决定了每个人的自身的脑发育水平和可以达到的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境界,肯定是有所区别并有所差异的,某些时候这种差异程度惊人”(成有信,《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08),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面对全班学生讲授同一水平的内容,况且课堂目标达成存在着一个演变、生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在进程上是不同的,但在老师的耳提面授过程中却可能豁然开朗,让迟开的花“也变得鲜艳”。第三,以学论教观点。法国作家卢梭在其小说体《爱弥儿》中也提出“教育要遵从人的自认本性”,传统课堂过多关注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才艺的展示,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需求、认知规律,不少课堂叫好不叫座,中看不中用。而反课,则可以有效地贯彻这一思想。由于教师教的实际效果与学生学的实际水平最终都要通过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教师上课时以辅导学生作业为主,可以有效地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观看视频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再讲解、再强化,有效地解决“视频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反课与如今正流行的慕课不同。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性的网络课程。慕课也会有考试,但它的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慕课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在高效即使教授不足通过慕课也可以上课。而反课则是学生作业与教师上课的换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与解题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反课的实施离不开下列流程:第一步,教师备课商讨复习内容:专题式或主题式,打破教材框节限制;第二步,教师选择并观看名师复习课视频,有选择地将部分视频放到校园网、自己的邮箱或博客上供学生选择;第三步,教师布置学生在上政治课前一天观看视频,并组织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第四步,上课,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反课与如今正流行的微课也不同。“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但根据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微课教学法的分类,微课仍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和欣赏为主的方法。教师教的时机与学生练习的时机也都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微课只讲授部分重点内容,然后教师就布置学生作业,学生课堂上作业的时间延长罢了。在学生接受水平一般、基础较差的班级,微课并不适合。

由于反课的实施需要学生家中具备在线电脑等工具支撑,因此反课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部分乡村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目前仍无法实施与推广。但“教者若有心,学者方得益”,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的生命线。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部分的调整与变动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我国由安徽凤阳所引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启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复习效率也必须要求广大教师遵循谋略在先、思路在先的原则,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永葆秦春活力,始终领先一步、胜人一筹,掌握主动、常立潮头,尽显不凡魅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