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表论文

启思引智:让化学实验增添魅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5 点击数: 【字体:

启思引智:让化学实验增添魅力

南通市第二中学 王陈颖

发表于《数理化学习》第12期 ISSN2095218X

在实验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对“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意。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激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

1.激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行为前应有的梦呓,激活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怀疑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理怀疑。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如,在做原电池实验时,书本中用的是锌片和铜片,我进一步启发学生,铁的成本比铜和锌都要低,那厂家在制作电池时为什么不用铁片呢?这一问题虽然简单,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到科学的回答,由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会思考

对于课本上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科学规范的操作时,应该带有变的意思,以变求思、以变促思考。如,原电池的原理实验,我通常问学生,如果用铁片或碳棒,“你打算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这一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头脑中制作原电池的优化意识。

3.转识成智

化学知识常常会渗透于生活中,教师可根据相关内容,提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应用于家庭小实验中,让学生去感受学有所用,这样化学的魅力才会植根于学生心中。如,学习完“原电池”的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里利用铜丝、铁丝、柠檬、桔子等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原电池。他们有的用铜丝连接成闭合电路后,触到舌头上,会有麻麻的感觉;也有的学生取出音乐贺卡上的电池,以各种各样的水果代替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后,竟然在贺卡里也能听到发出的微弱的“咝咝”声,兴奋不已。学生们体会到了化学实验的奇妙,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智慧。

二、深入分析教材,敢于思考质疑

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提出质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视教材为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也向来不敢提出来。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时不辩证的加以分析,也难以真正理解编者的目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看教材,让知识源于教材,让见识高于教材。如,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书本上安排的实验内容是将二氧化硫收集到试管中完成一系列的验证性实验。笔者问学生:“你们认为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合理吗?”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他们认为书本上的实验设计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像书本中所设计的去进行操作,实验完成后,教室里必定会有较重的刺激性气味。既然已经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再不失时机的提问:“你们能否设计一套装置完成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实验?”学生们再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学生说:我们可以将所用试剂的量减少,这样也就可以降低危害了。可以用一些微型的化学仪器,所取的溶液的量也只有几滴,这样,教室的刺激性气味就小了。但这一方案却遭到大多学生的反对,因为它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于是有学生这样设计:将二氧化硫气体装入注射液包装袋中,需要取溶液时,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这一思路得到的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探寻“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的最佳方法。这启发我,实验中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看教材有助于其探究品质的养成,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激发,还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养成。

三、正确有效组织,让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很多老师,由于害怕风险,在分组实验之前,先把每一步操作细节都很详细的与学生进行一番讲解,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把老师的讲解记录下来,然后逐步完成。从表面上看,学生完成实验似乎是越来越顺手,可是,这就如同早晨起床后刷牙、洗脸、吃早饭一般,是程序化的,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够做好。这样组织起来的分组实验,忽视了实验设计的应有的探索过程,实验过程中应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也必然消失,学生自然也就无需思考。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与想象力,也与创新教育是相悖的。

在人教版新教材中设计的诸多实验中,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是较容易出意外的了。不少老师反复叮嘱学生要注意的事项,担心学生实验中达不到预期效果或产生意外。其实,意外却是思考的起点,有意外才有新感受,有意外才有新探索、新发现。如,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中,若使用的乙醇较少,而钠又有剩余时,学生就会在无意识中用水去冲洗试管,此时就会发生钠与水的剧烈反应,学生往往惊慌失措、无法应对,此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要点要求,并引导学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意外,在此基础上分析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不断的理论追问。

实验是我们化学教师对学生学习启疑—引思—释疑—追思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启疑,才能显示出实验的魅力,彰显化学的科学;只有训导学生引思,才能培养学生机遇事实去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品质,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释疑,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增强化学智慧的感召力;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追思,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精神品质的人,才能用我们的点滴心智回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