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校办>详细内容

校办

全体教师赴山东考察系列报道(四):回归教育本真

来源: 作者:校办组稿 发布时间:2013-12-23 点击数: 【字体:


   

   

   

   

      

   南通二中教师第六批赴山东学习考察(2013年12月19日至21日)

   教师研修随感:

回归教育本真

 ——昌乐二中学习见闻

                                                                                 顾丽

如果说一年前杜郎口的学习,给我最大的触动在教学模式的改变,一个月前的洋思中学的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在育人理念的传达,那么一周前的昌乐二中的学习,给我最大的震撼则在于学习方式的颠覆。

昌乐二中,真正践行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的理念。老师可以引导、辅助,但归根结底,学习知识、学习生活、学习交往、学习活动组织等等事情都该是孩子们自己去摸索的,老师无权也不应该去干涉他们选择、探究、解难、展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切,无论是遇到困难的苦闷、解决问题的快乐、合作探究的愉悦,展示成果的自信,都是不可替代的体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除了知识以外的诸如:学会质疑、不畏惧困难、合作分享、自信独立等等品质,才是他们获得的最大的财富。

当我看到在高一(10)班《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上,一个女孩子站起来侃侃而谈介绍王熙凤,获得老师和同学极高评价时;当我看到在高一(35)班心理发展课上,一个男孩子对自己评价是“自信、独立、勇敢”而获得全班同学的认同时;当我看到在高二(11)班的考场上,无人监考,孩子们安静、沉着的完成着试题时;当我看到全校的师生穿着单薄的衣物,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在操场上整齐的跑操时;当我看到学生会的成员在热烈的讨论着某个活动的计划、安排和注意事项时;当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休息,每天下午第四课后就是活动时间时;当我知道孩子们每周都有10节左右的阅读课、讨论课时……说句实话,我心里是妒忌的,是羡慕的。

我妒忌,孩子们能在课堂上自由、自主、自在的发言;我妒忌孩子们敢于在那么多人面前自信的给自己客观的评价且获得积极地认同;我妒忌诚信在这里不再是口号;我羡慕他们不畏寒冷,反而用寒冷磨砺精神意志;我羡慕孩子们约束、管理、发展的自觉性;我羡慕劳逸结合在这里真正获得了落实;我羡慕阅读在这里成了孩子们最乐于做的事情和体验快乐的时刻……其实归根结底,我羡慕和妒忌的是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

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模式虽有改变然而还不灵活,评价方式虽不是单一但还不够多样,学生大多数在学习中还处于被动状态……需要我们改变的实在太多了。然而,我想,最需要改变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大包大揽,老师事无巨细,什么都替孩子们考虑到位了,甚至都要替他们完成好了,其实并不是一种负责,反而是剥夺了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机会和可能。无论是在课堂的满堂灌、课后的精细化讲解还是活动组织上的全面包办等等等等,我们其实不是在教育。敢于放开手,敢于让孩子们尝试,相信他们,在方向上指引,在方法上指导,但,路给他们自己走。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一方面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的固有模式和理念,另一方面,要实施起来,老师其实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更细致。因为方向性的把握需要对教材、考纲、学生都要有宏观的认识,而方法的指导则更需要老师对重点、难点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精心设计引导方式。同时,学习方式的改变,评价方式也需随之改变,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哪种激励方式才能促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都需要老师的深入思考。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昌乐二中固然是成功的,但是照搬模式推行却肯定不行。每个学校会有每个学校的特殊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要让甜果子到江苏,到南通,到这里的二中还是甜果子,我们必然还需要更多的、更加深入的思考。

从校园出来,登上回程的车,大家或奋笔疾书,或学习材料,或交流争辩,思想和观念的改革风暴正在渐渐成型中……

昌乐二中教育给我的启示

郑彧君

学校组织全校老师前往山东昌乐二中学习他们的教育经验,让我有了一次走出南通看教育的机会。也正是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认识到了,教育是不拘一格的。南通教育固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在昌乐二中,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而这种教育自这所学校8000多名学生到几百名教师,再到学校的管理者,无处不让人深受启发。

古人所谓变则通,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发展遇到瓶颈或者谋求更高更好发展的时候,试着去革新我们的理念,学习他人的经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谓教育专家空洞的理论,在我看来,这些东西离我们太远,我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实在在的操作;我也并不会因为哪所学校出名,哪所学校获得称颂多而怀着膜拜的心理去“朝觐”它,因为这多少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头脑发热,忽略了该学习的地方与该摒除的地方,会让我们忽视了自己学校的实际,而全盘“异化”。

这次山东昌乐之行,让我近距离的看到了他们的教育,听其言,观其行,其中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与感叹。

第一、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孩子与那里的孩子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其实不在素质、不在能力,更不在硬件条件上,而在自觉性上。因此学生的自觉性,是我首先要说的。

自觉,是我们很多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东西,但是似乎我们从来不指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的“自觉”,而这里的孩子,在这一方面给我的震撼着实不小。

昌乐二中的“导学案”是他们教学展开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此重要的东西,是由老师将问题列出,学生在课后或自习时间利用学习小组或者查阅资料来完成,全程老师并不参与,而在教室里我有幸看到了他们孩子做的一份“导学案”,做的条分缕析,非常到位,而我们的孩子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做到这点的有多少人呢?

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自觉参与课堂合作,自觉巩固消化当天的知识,甚至在跑操的时候,学生不需老师管理,自己组织、喊口号,这些在这里的孩子心里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自觉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昌乐二中在新生进校的时候有几个月的训练期,让孩子们了解、熟悉这里的学习环境。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培养自觉性,是昌乐二中教育模式的根基,作为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第二、乐于学习勇于表现

昌乐二中的学生,给人的感觉是,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在做。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主动地分享小组学习成就。在课堂上,他们争相上台发言,甚至会因为几个学生争着要展示同一个问题研究成果而各不相让,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多的组织课堂流程。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好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孩子乐于学习,勇于表现,让每天的学习充满激情,在这样的激情引领下,学习效率高,成果显著,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第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次去昌乐二中,进教室听课的时候,我特意留心了教室的布置,除了方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桌排放外,教室两面墙摆满了各种课外书。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等,在与他们学校老师交流中我还了解到,为了凸现阅读的重要性,昌乐二中将阅读课作为重要的课程,一周开设了十节课,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一方面在自主学习中可以灵活的运用所读到的知识,合作研习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自然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大有益处。

让学生多读书,甚至将阅读课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这也是值得借鉴的。

以上三点是这次昌乐之行给我最大的感触,我拙劣的文笔无法道尽此间教育的奥义,只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角度,谈谈自己浅薄的见解。教育改革是件大事,参与这次改革的南通二中人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撰稿:顾丽、郑彧君   摄影:王军兵、杨军华)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