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教 科 室>详细内容

教 科 室

南通市二中德性课题申报评审书

来源: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2-09-01 点击数: 【字体:


附件4

编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和谐价值追求的     

  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研究 

所属领域:    研究方向与范围13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南通市第二中学      

申报日期        20095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报说明

1.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者均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

2.填写前,请先上网查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有关规定(网址:http://www.jssghb.cn);填写时,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实事求是,表达要严谨明了,字迹要清晰易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申报评审书》后在电脑上填写,也可下载打印《申报评审书》后用钢笔填写。

3.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待课题评审结束后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封面中间“课题类别”栏分为“重大”、“重点”、“立项”和“青年专项”四类,申报重大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者须在此栏填写“重大课题”和“青年专项”,申报其它两项课题者此栏不填,由专家评审后确定。封面中间“所属领域”栏对应于“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分类填写,例如:申报“重大课题”第一项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行动纲要的制订研究,填写“重大课题1”;申报“研究方向与范围”第一项“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填写“研究方向与范围1”;申报“自选课题”的,填写“自选课题”。

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中,“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申报评审书》一式六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相关活页一式五份(至少一份为原件)。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相关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联系电话:02583758279025-83758278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陈育彬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36

行政职务

校长兼书记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数学教学、

学校管理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15951316338

工作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E-mail

jsntcyb@163.com

通讯地址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公园路4

邮政编码

226002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项)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高校人员主持过部、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

第一推荐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

 

推荐意见

                                        签 名:

         

第二推荐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曾经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及级别(限填两项)

 

推荐意见

签 名: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和谐价值追求:“和谐”的意涵非常丰富,《现代汉语词典》简要解释它为“配合得适当”。我们认可这种解释。既然是“配合”,就一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对象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我们把“和谐”具体理解为,学校内部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等之间配合得适当;或指教师自我内在身心诸因素“配合”得适当,较为协调。“价值”是指世界对于人或者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它体现了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和谐价值追求”,即“追求和谐价值”,指协调学校内部以及教师内在各种因素的关系,使之向着默契、和睦、圆融统整等的境界发展。

2.德性:指人的健康的、富有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内心凝聚着的、遵从着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常能以该道德原则和规范调节自身的行为,进而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修养,是一个人学识、情操、心态、品行的统一,是一个人长期的向善成德、尊崇自然与社会的结果。

    3.德性生活:指有益于个人发展的、符合社会基本道德伦理要求的俭约、健康、愉快的生活。我们这里所说的“德性生活”,既有一定的生活追求,有其“高于生存”的一面;又有“源于生活”和“为了生活”的另一面。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惟有品德高尚者乃至极少数“圣人”才能拥有的生活,而是把它理解为大众通过一定的“道德努力”即可达致的、具有较强亲和性的、未必人人已有却为人人可有的那样一种生活——符合基本道德伦理要求、有益于个人实现幸福体验等的普通生活。

4.教师“德性生活”:教师,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这里特指课题承担单位——一所普通高中的全体教师(含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德性生活’”既有大众“德性生活”的一般意涵,还有其他一些职业特质,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追求,悦纳自我、引领学生的生活(事业)追求,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人际追求……,是在这些“追求”统摄之下的,相对较为充实、较有价值的教师个人(或群体)的生活或生活旨趣。

5.行动:从广义上说,它指实践行为,包括学校的管理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等等;从狭义上说,它是“活动”的一个上位概念,即,学校为了助成或促成教师实现“德性生活”而相应开展的一些(一系列)活动,而这些活动又“统摄”于某一些主题之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并非受某一理论的启发而“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学校“以德立校”的传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等由朦胧到清晰逐渐“浮现”出来的。首先,这一研究承接了我校90年一贯的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之初为“私立敬孺高等小学校”,以张謇之侄张敬孺名下二万元私产大洋建校,故以其名命意学校。此后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德立校的人文脉绪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何提炼出有我校特色的教师德性行为要求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总结研究的。其次,这一研究是改变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行为失范的需要。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规范与目标的背离与错位,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反教育的行为,一些教师还出现了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必须通过教师德性行为的内在特征与规范研究引导教师行为。再次,这一研究是加强教师道德行为领导力的要求。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提升教师对学生道德行为的领导力,教师们就要以端正的品行、健全的人格,深刻的智慧、端庄大方的衣着举止,同化人感染人、示范人引导人,而这都离不开对教师德性行为的研究。第四,这一研究是引导教师追寻自身职业幸福的需要。传统师德“安贫乐道”等理想化的崇高标准在现阶段很难与现实合拍,也难为常人所能达到、企及。我们应立足当下现实,引导教师过一种德性的生活,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一旦明确提出后,却发现,已经有了相关的、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刘万海的《德性教学论》、吴安春的《德性教师论》、王凯的《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等专著。但它们基本上是就教师教学实践的德性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而没有或很少关涉教学之外的教师生活——教师的“整全生活”。这里的“教师‘德性生活’”却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和(学校)其他场域等中的、符合基本伦理德性要求、有一定幸福感的“整全生活”。我们还注意到:1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教育理论界有一些围绕“道德生活”的讨论,提出“教学作为一种道德生活”的命题,但总体上表达的还是“教学的教育性”这一传统意蕴。它们可以视为教学价值论研究。2.杜国民等的论文《论教师德性的内在价值》,强调教师德性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德性对于教师个体生命的浇铸、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撑、对于学生教育影响等三个主要方面。3.黎琼锋等的论文《论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提出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性,并以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来;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相辅相成……

“一言以蔽”,本课题研究价值是,唤醒、激发教师的“德性生活”愿望,引导和促成他们实现“德性生活”,进而改善或优化学生“生活”以及学校教育生态,并使师生更好地体验(受)教育的幸福。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树立和明确校本教师“德性生活”观;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教师实现“德性生活”的活动,使教师群体生活或学校生活洋溢出和谐的“德性生活”乃至“德性文化”的气息;使学校的教育内涵有所丰富,教育品质有所提升,等等。

1.有关和谐教育(及其文化)、“教师‘德性生活’”等问题域的已有文献研究

2.本校教师心理状况、精神面貌、内在需求等的调查研究

3.校本“教师‘德性生活’”观的形成研究

4.引领教师建构与享用“德性生活”的策略研究

5.教师“德性生活”系列行动研究

6.教师“德性生活”优秀个案研究

7.有助于教师愉快工作、身心俱健氛围的营造以及培训学习机制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1.把研究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研究,使教师教学工作、生活状态、学校面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或优化。

2.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大量的行动贯穿研究始终;又在行动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和适度的理论表达。

3.子课题采用“工程项目承包”方法,由子课题负责人进行承包,并担当责任。

研究过程:

120095月完成课题申报;

2200910月结合星级学校验收,进行现场开题,并举行相关沙龙活动;

3200911月——201111月,进行具体研究;

4201112月,现场结题。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经验筛选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内外有关和谐教育(及其文化)、教师“德性生活”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行归类比较,形成一份较为翔实的文献综述,给课题研究以较为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访谈(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渠道了解本校教师的“生活”状态、“生活”需求等等。

3.行动研究法。

以大量丰富有效的“主题行动”贯穿研究全程;在行动中,着力引导教师反思自身可能存在的“非德性生活”行为,增强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力、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批判力”;引导教师践履教育“善举”,体验教育“善举”的实践意义,并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生活幸福指数。

4.经验筛选法。

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筛选、总结其中的经验,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宣传、推广。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教师担负着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生活必须是“德性生活”,必须有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惟此,他才能拥有立人之本、立业之基;

教师的“德性生活”或者说“生活德性”是他整个生活乃至生命不断修为的结果,而学校开展的相关行动(包括师本管理实践行动)可以助成此种“生活”或“德性”的形成与优化;

教师的“德性生活”和他的幸福体验密不可分,“德性生活”的实现意味着教师幸福人生的达成。

创新之处:

1.教师的“德性(生活)”既与人们惯常所谈的“师德”有相似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它更强调教师“德性”或职业道德的生活性、日常性与“亲切性”,从而更能彰显师本人文关怀的温暖力量;

2.教师的“德性(生活)”固然也指向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但它首先指向于教师自身的生活及其体验,指向于教师的成长及其享用。“教师第一”(李希贵语),只有教师幸福人生的实现,才有学生幸福人生的可能,因此,该课题实则凸显了教师的主体价值,有着鲜明的本体论意义;

3.教师的“(生活)德性”也是一种和谐性,这里的和谐不仅在于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师师和谐,也(更)指教师自身“内在生活”的和谐,即他与自身的“和谐相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性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悦纳自我”。该课题将十分重视教师“体内环境”的营造和优化,重视对教师的心理、心态、心灵的适度、正面和积极的干预。

4.营造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职业心态和生活心态的氛围,建立有助于教师德性成长的校本培训机制,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和生活追求,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教师‘德性生活’”主题沙龙

沙龙活动

200910

有关教师“德性生活”等问题理论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0911

  

本校教师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内在需求等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0912

教师“德性生活”系列箴言(指相关理念的简洁表达,它在不断的生成中。)

  

20106

最终成果(限3项)

“教师‘德性生活’”系列论文

   

201110

《“敬孺”精神的时代诠释——记南通二中教师群体》

通讯报道或专题片

201110

《南通二中教师“德性生活”优秀个案精选》

   

201110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为加强本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我们特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朱小蔓教授担任本课题组的总顾问,特邀国家首批特级教师、教学专家李庾南老师担任本课题组顾问;特邀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南通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严清先生以及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卫东先生加入本课题研究组。他们的加盟将使我们获得及时、高效、优质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课题组负责人陈育彬校长已有十余年的学校管理经验,主持市“十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师生人格双塑造研究”(已结题),参加省“十一五”教研重点课题“学生学力发展与评价研究”(核心组成员、已结题),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我们组织教师撰写了感人的德育小故事,并汇编成书;并立足教师道德需求,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

2)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次集中学习与“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相关的书籍或论文,除前述的一些之外,还有朱小蔓的《教师德性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8月出版)、吴永军的《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维度》(《教育发展研究》200810期),肖川的《教育的视界》(岳麓书社 2003年),奈尔•诺丁斯的《教育哲学》(许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等。

3)整理了富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素材,并有针对性地梳理了目前教师“德性生活”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素材方面,我们首先梳理了“敬孺创校”的历史佳话。其次,还挖掘了有着先贤“德性生活”意义的典型案例——“校长夭亡孙儿永恒的标本”。再次,我们大力宣传德本精神的当代楷模——“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中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闾蓟敏老师的事迹,以此教育感化全体二中人。(具体可参见已编辑、印行的校本德育教材。)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资料方面,一方面我们依恃我校办校90年来丰富的德育资源,另一方面,我们有着市教科所的大力协同与支持,便于获得相关研究资料。

    经费方面,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万元的专项研究经费,并列入相应年度的经费预算之中。

时间方面,我们已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组,计划每月集中讨论一次,每学期对课题进程做一次全面总结。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承诺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如实填报经费管理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开户银行、帐号,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二)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课题此栏不填)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三)市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课题此栏不填)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四、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 成 票

反 对 票

弃 权 票

评审结果

同意立项为:

1.重大课题;

2.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3.重点课题(自筹经费);

4.立项课题;

5.青年专项课题(资助经费);

6.青年专项课题(自筹经费)

   

不同意立项,理由如下:

1.选题不当,不适合研究;

2.课题设计、论证不充分;

3.主持人研究水平不宜承担研究任务;

4.课题组研究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

5.同类课题中简单重复;

6.经过比较,本课题有更适合的承担人;

7.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专家组组长(签字):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分享到:
【打印正文】